魁斗星君奉祀由來
魁斗星君,又稱魁星爺、大魁夫子、魁星君,為廣義之五文昌之一。我國古代對北方天空所形成的北斗七星,各有命名,依春秋運斗樞載:「北斗七星,第一 天樞、第二旋、第三璣、第四權、第五衡、第六開陽、第七搖光,第一至第四為魁,第五至第七為杓,合而為斗」。文耀釣云:「斗者天之喉舌,玉衡屬杓、魁為璇璣」,故斗魁一名璇璣,斗柄亦稱玉衡。古代星宿學家認為斗魁四星各有所示,如晉書天文志:「樞為天,璇為地,璣為人,權為時」,司馬遷史記、天官書云,「北斗七星所謂旋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杓攜龍角,衡殷南斗,魁枕參首斗:為帝車,運於中央,臨制四鄉,分陰陽、建四時,均五行,移節度,定諸紀,皆繫於斗」故古代以斗喻施政之準則。而在民間信仰中,史記天官書,有「魁為參首」一旨句,含有魁首、第一之意;而魁首、第一又都是古今學子夢寐以求的目標,因此轉而以星擬人託祀,將其形象具體化為金身鬼面,右足踏魚鰲,左足踢北斗,右手執筆,左手拿金寶,形像取,「魁人蹺斗」而加以供奉。農曆七月七日為魁星爺聖誕,供品則以龍眼(狀元)、榛子(榜眼)、花生(探花)三果代表三元及第。
據說魁星爺生前滿腹經綸,每試必高中,但因長相奇醜,主考官在面試時,恐遭致議論,皆不予錄取,經過多次打擊、挫折、最後悲憤投水自殺,幸被鰲魚所救,將他載往天庭受玉帝敕封為「文魁星」,成為讀書人之守護神。民間雕塑魁星爺神像時便根據此典故,塑造麻臉,跛足,足踏鰲魚的魁星爺造型,而所謂「獨佔鰲頭」之語亦本之於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