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.清水祖師略傳:
本巖供奉清水祖師,祖師本名昭應陳姓。河南開封人。其祖上宋廉思公宋太祖乾德二年廣海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傅。征契丹胡虜大功。封護國軍節度。歷封疆鎮撫布政。崇信釋氏。有恒教子孩以忠孝報國為本迨而祖師時。世大亂從遷南渡臨安(杭州)。投忠武軍。南征北戰功忠漢族。後率眾移閩之泉州安溪。卜居彭內清水巖。墾田訓民。啓發漢族精神。恢復失土。至天下被混版圖易色。即改裝佛徒僧週遊閩越。勸化反抗異族。事敗潛回故里。示兒輩及民眾曰。我華夏自宋以來。多受外族侵凌鐵蹄之下。不能復國。今也我老矣你等世世宜守吾言。抱雪恥國仇以安漢族。至明季其子孫引眾。從朱元璋滅元。明太祖立。勅封香田。重建廟宇。顯赫靈應。護國佑民。(祖師係以聖成神非真佛徒)明末胡兒入寇。鄭成功舉義閩南。率眾攻進江浙。封胡金陵軍事不利。回閩遷台。故台人若是安溪縣籍者皆崇奉祖師。以守漢節。香火不斷。
二.本巖重建經過:
本巖創建於清朝乾隆卅四年(公元一七六九年)歷經三度重建。
第一次因大地震原廟被毀,經於清朝道光十三年(公元一八三三年)重建。
第二次因甲午戰爭失敗,清廷締約馬關,將台灣割治與日本,三峽地方民眾不願異族統治,以本巖為反抗大本營,事敗後因而廟堂遭受日軍燒毀,至光緒廿五年(公元一八九九年)再度重建。
今本巖為第三次重建,始於中華民國卅六年(公元一九四七年)農曆七月,由本籍畫壇耆宿名藝術家李梅樹(公元一九零二 ~ 一九八三年)親主其事,自四十六歲起至八十二歲止,以半生之歲月為弘揚中華文化與繁榮桑梓,井追念清水祖師公之豐功偉績,而規劃重建,其形態純以我國傳統式古法建造、建築雕刻之美聞名遐邇,故有「東方藝術殿堂」之稱。
本巖建築均以精雕細琢,因而歷經五十餘年,現仍繼續建造中,殿內之木雕、銅雕及銅鑄等,全是匠心獨運、鬼斧神工之傑作。
三.廟宇建築郵票:
交通部郵政總局為宣揚我國傳統藝術,並創新郵票風格,特以本巖精雕細琢聞名建築為題材,於民國七十一年九月一日發行「台灣廟宇建築郵票」一套,是項郵票選取廟內最具代表性之佳作:(1)「精雕獅子斗座」(2)「斗拱結網」(3)「員光雕飾」(4)琉璃瓦屋頂等為圖案,因廟宇為中國民間社會信仰與心靈寄託之中心,其建築則可反映當時社會時尚及民間藝之水準。
四.本巖之特色:
本巖佔地約五百餘坪,以純粹古法建造為五門三殿式廟宇,其特色:
(一)從前殿石階開始,地面、牆壁、廊柱全用石頭砌築而成,是一座以石為基,以木為頂的廟宇。
(二)五門皆為銅門,前殿正門,並列哼哈二將(鄭倫和陳奇),兩邊為四大金剛,代表風調雨順;前殿東廳銅門取意加冠、進祿,西廳乃簪花、錦簇,代表榮華富貴。
(三)石柱、銅柱(龍柱、花鳥柱)數量之多,冠於各地寺廟,現已豎立一二二根,全部完工時,總數為一五六根。
(四)匠心獨具
1.木雕:精細繁複,令人目不暇給,每件人物雕刻都引經據典,或取材民間傳說三國演義、西遊記、封神榜、廿四孝故事等。木材選用檜木和樟木,為防蟲蛀,上貼金箔,無論花鳥、人物、飛禽、走獸都出自名家手筆,如拱角十六隻飛鳳,氣韻生動,為林松師傅的遺作,又每幅雕品均係一塊木料刻成,諸如前殿內拱的獅子,胸前的垂鍊和鍊子中央的鈴鐺,與獅子腳踏的球,球內吊一小球,全是一木雕成,由此可見木雕手藝之精巧與細穎。
2.石雕:無論圓雕、浮雕或透雕,皆精緻生動,美妙絕倫,例如鎮守正門氣勢非凡的石獅黃鶴樓周瑜設詭計、華容道關公放曹操、金雁橋孔明捉張任、飛龍案包公審狄青、鴻門宴等石窗人物之雕刻,均可看出師傅非凡的手藝。中殿四對花崗石大柱、有于右任、賈景德、閻錫山、高拜石等名流撰寫的對聯,由石匠陰文鐫刻,環繞中殿的廊柱共有十對,正面三對為全廟中石雕的精華。中間一對名為:百鳥朝梅柱,在枝椏盤錯花朵盛開的梅樹上,刻有一百隻形態各異的鳥,無不巧奪天工,栩栩如生;靠中央的一對石柱是:雙龍鋒劍金光聚仙陣,外面一對是:雙龍朝三十六關將十八騎,其鏤空深度達三、四層,內更有八角柱、雙龍抱柱、龍口含珠、龍鬚、龍鱗都歷歷可見;各武將面部神情也都活靈活現,英武莊嚴,每根石柱需一千多個工作天完成,工夫技巧,艱鉅精深,莫此為甚。
銅雕:前殿每一堵牆皆雕滿歷史典故,諸如:岳飛精忠報國、木蘭代父從軍、勾踐臥薪嘗膽、田單火牛陣復國、蘇武牧羊、孔子問禮於老子、黃帝發明指南車、揚震說四知、天女散花、天女獻桃、虎嘯、龍吟等等,莫不恴義深長,引人入勝。
此外,有銅鑄塑像八座,鐘鼓樓下四尊是四大金剛,腳踏八魔,手持劍、琵琶、雨傘和蛇,是風調雨順的象徵,中殿四尊是祖師公的四大將,神態威武,令人望而生畏。
本巖允為一座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館,也可稱為一座雕作的博物館,常年吸引無數遊客及中外藝術家學者,友邦貴賓蒞臨觀賞,歎為觀止。
電話:+886-2-86743836
★若需導覽,請傳真預約或電話洽詢。